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医院~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健康资讯 » 健康资讯

流感季来袭,科学防治全攻略: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

信息来源:兰陵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:2025-10-15 浏览次数:243

秋凉已至,气温波动较大,除了增添衣物,还有一个每年都要面对的“老对手”——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。它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播快、致病强,可能发严重的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科学地认识和防治流感,是每个家庭健康的必修课。

知己知彼:流感不是“重感冒”

很多人常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,这是防治的第一个误区。它们虽然症状相似,但“元凶”和严重程度截然不同。

病原体不同: 普通感冒由鼻病毒、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,而流感则由专门的流感病毒(甲型、乙型、丙型等,其中甲型易引发大流行)导致。

症状程度不同:

  · 普通感冒: 起病较缓,症状较轻,主要是打喷嚏、鼻塞、流清涕、咳嗽,一般不发烧或仅有低烧,全身症状不明显。

  · 流感: 典型特征是起病急、高烧(常达39-40℃)、全身症状重。患者会突然感到畏寒、高热、头痛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极度乏力,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、咽痛等相对较轻。这种“病来如山倒”的无力感,是区分流感与感冒的关键。

风险不同:普通感冒通常一周内自愈,并发症少。而流感可能导致肺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,对老年人、婴幼儿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(如心肺疾病、糖尿病)及肥胖者威胁极大。

防患于未然:构筑三道坚固防线

对付流感,预防远胜于治疗需要建立多层次、立体化的防护体系。

第一道防线:疫苗接种——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武器

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首选和最有效手段。

· 为何要每年接种? 流感病毒变异极快,世界卫生组织(WHO)会根据全球监测数据,预测下一个流行季可能流行的毒株,从而生产出针对性的疫苗。因此,去年的疫苗难以对今年的新毒株提供有效保护。

· 最佳接种时间: 9月至11月,以便在流感高发期前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。整个流行季内接种也仍有益处。

· 安全性: 流感疫苗非常安全,常见的副作用仅限于接种部位红肿、疼痛或一过性低热,通常1-2天可自行缓解。

第二道防线:日常防护——切断传播途径

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、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触摸口鼻而感染。

勤洗手,会洗手:使用肥皂/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,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,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、外出回家后及饭前便后。

遵守呼吸道礼仪: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遮挡口鼻,用立即丢弃。

常通风,保距离:室内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在流感高发期,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要时佩戴口罩。

增强自身抵抗力:保持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睡眠、避免过度劳累。

第三道防线:高危人群的重点保护

家中有老人、孩子或慢性病患者的家庭,除上述措施外,应更加警惕。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全员接种疫苗,形成“免疫屏障”,间接保护无法接种的婴幼儿等。

不幸中招:科学应对与合理治疗

如果出现了流感的典型症状,尤其是高热不退、全身酸痛,应立即采取行动。

及早就医,明确诊断:尽快就医,由医生判断是否为流感。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。

隔离休息,避免传染:患者应居家隔离,减少与家人的接触,尤其是高危人群。休息至体温正常、症状消失后48小时再返工/返校。

对症治疗,而非滥用药物:

· 抗病毒药物: 如奥司他韦、扎那米韦等,是处方药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用于缩短病程、减轻症状、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
· 对症缓解: 高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(儿童慎用阿司匹林);多喝水、蜂蜜水缓解咽喉痛;保证充足水分摄入,防止脱水。

警惕危险信号: 若出现呼吸困难、胸痛、持续高热不退、精神萎靡、惊厥等严重症状,应立即前往急诊。

 

结语

流感是一场每年都需要认真对待的“健康大考”。它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免疫系统,更是我们的科学认知和防护意识。通过接种疫苗这一核心手段,结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,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流感的危害降到最低。行动起来,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,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,平稳度过每一个流感季。

 

供稿:宋爱臣

编辑:范海蕾

审核:蒋步礼


  • - 健康咨询 -